熱濕獨立控制裝置調(diào)節(jié)表冷器進水流量及溫度.勢必影響到表冷器的換熱量。由圖3.4可知,在相同冷凍水溫度下,隨著冷凍水流量的增大,全熱換熱量先是增加較緩,而后在一定的流量區(qū)間內(nèi).增加幅度大幅上升,最后又趨于平緩。
可以看到.在選到某一流量之后,再單純依靠提高表冷器冷凍水流量以增大換熱量,其作用相當有限。相同冷凍水溫度下,當流量為最大水流量的80%時,全熱換熱量最大只降低了7 9%;相同水流量下,水溫每降低1℃。換熱量增加為2 7~8.1%。
由圖35可知,對于處理空氣的潛熱負荷,水溫必須低于空氣的露點溫度-但當承溫足夠低而水流量比較小時,則全部冷量用于去除顯熱負荷t不會有除濕發(fā)生。同時,隨著水流量的逐漸增大,表冷器的潛熱換熱量也呈逐步減緩趨勢。由圖還可以看出,在相同的潛熱換熱量下,若干個不同的水溫分別有一個特定的流量與其對應。對于己給定狀態(tài)點的空氣溫除濕,要除去某一特定的含濕量如圖3.6上的a點,使用表冷器對其降即某一特定的潛熱負荷時,空氣首先降溫到露點溫度.濕度達到飽和,而后沿飽和相對濕度線-到達b點,空氣狀態(tài)變化過程在焓濕圖上的路徑是唯一的:空氣的顯熱變化也是固定的。因此,不同的冷凍水流量、溫度組合在去除相同的潛熱負荷時,其去除的顯熱負荷也相同。反之亦然。
Case 1為高溫高濕工況,由PID信號可知,系統(tǒng)僅表冷器與加熱器工作。研m,O 5表明進入表冷器的冷凍水流量固定為最小值:在最小冷凍水流量下,調(diào)整冷凍水溫度控制了被處理空氣的除濕量。由于除濕.空氣溫度較低,之后利用加熱器使空氣溫度達到要求。該工況即是,給定了表冷器需除去的潛熱負荷及冷凍水流量,濕度PID調(diào)節(jié)器調(diào)節(jié)冷源來水與表冷器回水的比例,尋求對應的冷凍水溫度的情形。相較于傳統(tǒng)的恒溫恒濕空調(diào)系統(tǒng),該處理方法減小了進入表冷器的冷凍水流量,并提高了進入表冷器的水溫,因此,雖然其后面的加熱補倦熱器工作:沒有過量除濕,因此加濕器不工作。相較于Casel,Case 3盡管潛熱負荷不變,但顯熱負荷降低,導致函PⅢ增加,送風溫度也升高。這是因為,表冷器在除去相同的潛熱負荷的同時,處理的顯熱負荷也相同,此兩種工況下表冷器出口空氣溫濕度相同;而由于Case 3中顯熱負荷小于Case 1,其送風空氣溫度應相對較高,需要的加熱器加熱量也較高,因此氏PID增加。
Case 4、Case 5、Case 6均為高溫低濕工況,由Smc,eID可知,電動三通闊2的開度最小,表明冷涌來水比例最小,而表冷器回水比例最大,表冷器進口水溫處于可調(diào)的最高值。此三工況即是,給定了表冷器需除去的顯熱負荷及某一冷凍水溫度,溫度PID調(diào)節(jié)M'VI尋求相對應的冷凍水流量的情形。在Case4中,調(diào)整表冷器冷凍水流量以控制空氣媼度,此時加熱器輸出為零,利用加濕器控制空氣濕度。而在Case 5中,所需處理的顯熱負荷小于Case 4,因此冷凍水流量將減小:但目口使減至最小,表冷囂與空氣換熱量仍大于需要處理的顯熟負荷,所以表冷器、加熱器、加濕器三者同時工作。此時,如果調(diào)整進入表冷器的冷凍水最小流量值也可以消除加熱補償.模擬發(fā)現(xiàn).將電動三通閥1的最小開度設為0.1時,模型穩(wěn)定后分別為0.49、0.51,系統(tǒng)加熱輸出為零。
在Case 6中.所需處理的顯熱負荷大于上述兩種情形.ST.PID為0,表明進入表冷器的冷凍水流量已經(jīng)達到最大值。若顯熱負荷進一步增大,剛在此表冷器最高進水溫度下,表冷器將無法提供所需的換熱量。此時可調(diào)大電動三通閥2的最小開度,增大來自冷源的冷凍水最小比例,從而降低進入表冷器的冷凍水溫度,以保證所需的換由加熱器、加濕器控制。相較于傳統(tǒng)恒溫恒濕空調(diào)系統(tǒng),該系統(tǒng)最多只需要表冷器、加熱器、加濕器中的兩個部件工作,即可實現(xiàn)對溫濕度的準確控制。并同時減小了空氣處理過程中的熱濕補償損失。http://www.805543.com
